陈茂君|野蔬侧耳根——《食话实说》之十二
侧耳根属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古称菹,学名蕺或鱼腥草。侧耳根有许多臭名:江西人叫它臭草、浙江人叫它臭质草、泉州人叫它臭腥草、湖南人叫它臭灵丹、福建东部人叫它臭蕺、上海人叫它臭胆味,连《中药志》也叫它臭菜。大约川黔“逐臭之夫”多些,对它不冠以“臭”字,而叫它侧耳根、摘耳根、折耳润、蕺儿根等。
明代,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,明确记载蕺菜就是鱼腥草了。清代,才把蕺菜叫成鱼腥草。
《唐本草》中载:“此物(蕺)叶似荞麦,肥地亦能蔓生,茎紫赤色,多生湿地、山谷阴处。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,关中谓之菹菜。”看来,唐宋时期,长江中下游和关中地区仍然食用鱼腥草。而今,只有四川地区较多食用。笔者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,四川地区也只是把鱼腥草当做中草药和野菜食用。冬末初春,刚出土发芽时的侧耳根当野菜尝鲜,制作凉拌侧耳根偶尔品尝;夏天当中草药熬水喝,清热解毒败火。
侧耳根味辛性寒,具有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功能。《分类草药性》认为,侧耳根可“治五淋、消水肿,去食积,补虚弱、消膨胀”。现在,有些中医生认为侧耳根熬水煮鸡蛋吃可以扶正抗癌。
侧耳根的臭是什么成份?据说还不确知。也许,正是因为这些成份,才使侧耳根具有抗菌、抗病毒、利尿、镇痛、止血、促进组织再生及止咳等功能。因此比较侧耳根吃法,生吃为佳。如果出一下水或熟食,腥臭味虽除,恐有效成份也损失了许多。
在自贡,侧耳根大约有这样几种吃法:
冬末初春时的侧耳根刚发芽,择其鲜嫩凉拌。凉拌侧耳根麻辣腥香嫩脆,佐酒拌饭皆宜。宴席末尾上道凉拌侧耳根,醒酒解腻。叶、茎、根都可以这样吃,非常受欢迎。
侧耳根熬水煮荷包蛋放红糖,做成侧耳根荷包蛋,冬天早上吃,与醪糟荷包蛋一样受欢迎。
侧耳根炖鸡汤,老母鸡放血拔毛,掏尽内脏,洗净,填进(干或鲜)侧耳根。先武火后文火煨。汤鲜香,肥而不腻,祛邪扶正,老少皆宜。
侧耳根心肺汤,就是侧耳根炖猪心肺,侧耳根的鱼腥味消解了猪心肺的油腻,猪心肺也软和可口了,不失为一道好汤菜。
侧耳根炒腊肉,腊肉的烟香味加上侧耳根的腥臭味(臭也是一味),吃起来特别香。
苦夏,把侧耳根舂烂冲开水当茶饮,清热解毒败火。
将侧耳根晒干磨成份,拌在米粉、玉米粉或红苕粉里,蒸或烤成饼吃,清香爽口,别有一番风味。
日本人也偏爱侧耳根,称之为“十药”,意为它有十种草药的功能。日《大和本草》载:侧耳根的根置饭头上蒸熟食,可用于肺癌术后膳食。日本还把侧耳根制成保健茶和美容食品,销路甚佳。据日本专利介绍,侧耳根发酵、脱水,常法炒干即成保健茶。侧耳根、红花、鹅肠草、艾叶、薏米仁、决明子、陈皮配合,就能配成美容食品。
侧耳根为野生,喜长在湿润、阳光充足的地方,如农家的田埂上,山中小溪旁肥沃的土地上,夏天开小白花。冬闲时乡下小孩采挖了,背篼背到小镇上、县城里来卖。因是野菜,卖时不用秤称,价也便宜,随手抓给买主,双方一般没啥争议。因长在田埂上,采挖时,田埂的主人担心伤及田埂,多有干涉,所以量少。近年城里人时尚吃野菜,侧耳根成了新宠,于是也有了农人家养,农贸市场上一年四季天天都有卖,当然就是论斤两卖了。
唐代孟诜《食疗本草》认为,鱼腥草,“多食令人气喘,不利人脚,多食脚痛。”孙思邈《千金食治》中也有类似的记载。宋代《别录》中把鱼腥草列为“下品”之菜。中医认为,鱼腥草药性偏寒,所以虚寒性体质者不宜食用;鱼腥草也不宜长期食用,长期使用容易损阳气,导致虚弱。
近年研究发现,鱼腥草含马兜铃内酰胺,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脏纤维化和尿路上皮癌。2006年6月,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叫停了“鱼腥草注射液”。因此,食用鱼腥草可能存在较低的,不确定的风险,目前并没有研究清楚。笔者认为,在问题搞清楚之前,少吃甚至不吃鱼腥草,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避险选择。
而今,自贡地区中小餐馆里大多有凉拌侧耳根、侧耳根猪肺汤、侧耳根炒腊肉等菜肴出售,火锅店里也备有侧耳根烫火锅。笔者认为,一位真正的厨师,应该根据最新科研成果,及时调整有风险食材的菜肴。或者,至少应该将有关风险信息,提供给仍然坚持要吃侧耳根菜肴的食客,供食客选择。这,也是餐馆规避风险的必要措施。
图片:源于网络
相关阅读:
【版权声明】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为传播而发,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,会第一时间处理,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。